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在这片洒满阳光的土地上

    信息发布者:hasqsxzt_197qc2zknm3
    2019-05-25 10:45:04   转载

    这幅画太美了,群山环抱着一棚一棚的黄烟架,随着山坡的起伏,如同五线谱,黄绿相间,层次分明。远远望去,与白云相连,烟架旁,大片大片的人工林金黄一片,高大的树冠,直插云天,像是在向人们叙说着辉南县辉南镇永兴村党支部,以远见卓识,坚定的信仰,用长满老茧的双手,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,为村民架起了一座通往富裕路的七彩虹桥,也为乡村振兴书写了壮丽的篇章。

      白发染青山时间追溯到20世纪的1974年隆冬季节,大队会计出身的冯树义走上村书记的岗位。上任伊始,他顶风冒雪带领着支部成员足涉全村的山山水水,沟沟岔岔,遍访了全村818户农家。他在党支部会上说:“永兴村抬头见山,低头看山,我们周围都是山,山连着山,沟连着沟,这是我们的财富,也是我们的困难,难道这山上长年累月的长着‘穷’字吗?要改变落后面貌,让农民过上好日子,咱们在‘山’上做文章,俗话说‘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’,离开了这一条,我们想别的都是不现实的。”于是,冯树义提出了“治穷先治山,开发荒山资源”的发展思路。

      在荒山上栽树。这在永兴村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,当时不少人都没有见过,这荒山怎么个整法。这年的春天,冯树义带领党员干部腰上缠着大煎饼,背着白开水,肩上扛着镐头,来到离村10里以外的南山,整育林带。他们每天早出晚归,顶着星星走,伴着月色归,十几天下来,冯树义的腿累得肿着不能打弯,好多次都是村民扶下了山,村民们见了含着泪说:“你坐镇指挥就行,活我们干。”老伴儿摸着肿腿,心疼着直唠叨,你这图得啥。冯树义说:“别说腿肿了,就是头发白了,也要染绿青山,拔掉穷根。”冯树义的行动,深深打动了永兴人的心,全村的男女老少扛着镐头跟着他上山了。他们渴了喝口白开水,饿了就嚼口大煎饼,就这样永兴人奋战了两个多月,硬是在乱石满坡,荆棘遍地的山上挖了10万树坑。村里没有钱买树苗,冯树义就把家里仅有的500元钱拿了出来,村支委见书记都这样玩命地干,你拿100元,他拿50元,很快凑出了2000多元钱,买回了树苗,栽上了希望,栽上了富裕,永兴村的山上也就有了第一片新绿。

      从那时起,永兴村的植树造林一年延续一年,栽树的成活率达到95%。大屯的对面有150多亩荒山,坡度较大,栽树成活率不高。1994年春,冯树义组织7个社300多人,到远离此山一里地外的河里挑水浇树,大家肩挑手提,硬是把两万四千棵树苗浇活了。永兴人不但栽好树,而且还搞好抚育,每年到夏天,冯树义头戴草帽,手提镰刀,带领永兴人锄杂草,山前山后到处闪动的小伙子的身影,姑娘的头巾,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经过全村十多年的努力,永兴村共育人工林1.8万亩,自然林达到6000亩,经济林达到1000多亩,宜林荒山植树达到100%。从1993年开始,林木就见到效益,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。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,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。1994年被吉林省评为“造林绿化最佳村”。1996年被评为“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”。

      敲开富裕门永兴村人多地少,土地贫瘠,全村3542口人,人均占有耕地只有1.5亩。这样的条件,这么多的人口,有限的土地怎么生存?严酷的现实摆在村党支部面前,经过几天的思索,他们渐渐想清楚了,必须走特色之路,才能摆脱这种困境。于是,那年的春天,支部委员季有东在自己家的园田地里,上演了寻求新生活的独角戏。他和妻子做苗床,浇水,施肥,撒烟籽儿,扣膜,这一举动,引来村民的好奇,问他在做什么,季有东只是一个劲儿傻笑,告诉他们在琢磨来钱道。村民们笑着走开了,他却暗下决心,一定要搞成功,不能让乡亲们再受穷。他起早贪黑地干,摸索黄烟的栽培方法,一步一个脚印,一环扣一环。最累的就是夏季打烟丫子,这活虽然不用体力,却要有极大的耐心,头上烈日烤着,腰间烟毛粘着,脚下露水湿着,一天下来头昏眼胀,他却靠着一股韧劲,硬是撑了下来。到秋天收获时,季有东心里有了底,大片的叶子经过露水熏染,烟色纯正,口感甚好,拿到大集上销售,很快就被抢购一空。一年的辛苦换来了丰硕成果,这也让乡亲们看到了致富的曙光,坡地种,平地种,园田地里种,就连杖边巴掌大地方也种上几棵烟,村民高洪发说:“一棵烟好几块钱呢,干啥不种。”黄烟成了永兴村的主导产业,村民种烟的积极性普遍高涨,却在外销环节上出现问题。90年代中期,村民为了把黄烟早出手、快出手,不了解外地的行情,随着买家的价格走,给多少是多少,结果是村民卖了不少烟,却没有挣到钱,村民种烟的热情降到最低点。看来只埋头搞产业,不了解市场是不行的,这让村党支部想了很多,要改变这种状况,必须要了解外界的信息,把握市场走向,在村书记冯树义的建议下,村党支部组织考察队伍,到辽宁、河北、山东了解市场,与当地的黄烟经纪人面对面接触,商谈有关事宜,回来后就黄烟的情况向村民通报情况,制订了引导价。2009年黄烟的价格由5元涨到10元,2013年在村书记姚树贤的倡导下,对黄烟的价格再次进行调整,由10元涨到12元,碾子房涨到16元,特殊烟卖到23元,两次的价格调整,村民的收入不断提高,永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,黄烟种植面积由一千多亩扩大到现在一万多亩,年产量由原来二十万斤增加到现在五百多万斤,收入达到五千多万元,人均收入2万元。

      一方产业富一方人,一方产业也成全一群人。永兴村黄烟产业的兴起,不但让村民收获颇丰,也拉动了城乡就业的链条。随着永兴村黄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,加上黄烟又需要手工操作,用工量特别大,在栽烟、割烟、撸烟的几个环节需要大批的劳动力,村民忙不过来,便通过各种渠道到辉南镇、庆阳、石道河、抚民、杉松岗招短工。刚开始时,城镇的下岗职工放不下架子,认为我是城里人为啥去给农民打工,村党支部成员就动员自己城里的亲朋好友带头打工,这一举动让城里的下岗职工放下了架子,纷纷来到永兴村加入到收获黄烟的大军。每年在黄烟用工量最大时,到永兴村打工的农民、下岗职工达到1000多人,每年从永兴村拿走1000多万元,不但为永兴村壮大了产业,也为自己增加了一份不小的收获。杉松岗镇大桥村的村民孙连城组织二十多人农民打工队,专做永兴村黄烟生意,每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多元。

      迎接新挑战2010年的春天,69岁的村党支部书记,全国造林劳动模范冯树义,怀着无限的眷恋离开了工作35年的岗位。村会计姚树贤接任,在任期间,争取国家资金对村小二型水库进行维修,又多次联系有关部门,为村民修建了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,解决了永兴村没有活动场所的问题。2016年春天,姚树贤卸任,村会计毛洪海被党员推上了村书记的岗位。也许是会计出身吧,毛洪海精于算账,无论做什么事情,他都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算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这是他的职业习惯。当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吹进永兴村时,这位会计出身的当家人,在支部大会上掰着手指算细账:“咱们永兴村在全县叫得响的产业就是黄烟,可眼下黄烟还能支撑几年,咱们应该另有打算,琢磨新的来钱道,眼下村民可能不太接受,黄烟种得好好的,为啥冒着风险种别的。人们常说,人无远虑必有近忧,咱还是先走一步,取得经验后让村民跟着走就行。”他的话不无道理,班子成员都赞成。经过两年多的摸索,2018年的金秋时节,不满足于一辈子在黄烟地里打转转的永兴村党支部,要在红红火火几十年的产业中另辟蹊径,做一回出头的椽子,他们要引导村民迈出那不平凡的关键一步,发展红松果林。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,一夜之间传遍了全村,大街小巷,茶余饭后,甚至成了小两口悄悄话的主题。村民们有些担心这东西能行吗?村民的风言风语不是没有道理,在过去的好些年里,一些干部不尊重市场规律,盲目地跟风,其结果伤了农民的心。如今要发展红松果林,村民心有余悸是可以理解的,村党支部没有急于求成,而是又一次坐下来,开起了诸葛亮会,这是他们的老传统,从冯树义那届班子立下的规矩,一直保持到现在,每当遇上大事,大家坐在一起,摆“龙门阵”。会刚开始,大伙就七嘴八舌呛呛开了。就投资方:梅河口市润丰林业有限公司给出的条件,红松果林产果情况,市场前景发展趋势,前前后后捋了个遍。最后村书记毛洪海见大伙都说得差不多了,跟村主任季有东交换了一下意见后说:“咱们这么办,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,咱们先去看看,回来再做决定。”

      在一个蓝天白云的早上,村三委班子成员,村民代表共计50多人,就连78岁的老书记冯树义也赶来了。先到公司听了老总张仲彬的情况介绍,然后又到了公司在柳河县红松果林基地参观,只见红松果林横看成行,纵看成列,斜看整齐划一,好像列队的士兵方阵,株株挺拔,排列有序。这是一次不虚此行的学习,也是决定命运的难忘之旅。回来后,大家心里有了底,也就达成了共识,一致认为,尽管黄烟已被列为夕阳产业,但就目前的情况看,支撑三五年还是不成问题,因为它每年都有近四五千万元的收入,村民的生产生活不会受到影响,党支部可以腾出手专心研究红松果林。毛洪海说:“用万亩红松果林替万亩黄烟,实现永兴村产业的彻底转行,咱们这些人通了还不行,必须得到村民的支持才能操作,它是关系到永兴村人如何生存的大问题。”于是村支部在会议结束的第二天,三委班子成员便悄无声息地下到各个自然屯,一场产业结构的大讨论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子里展开了。

      在村民的炕头上、晒烟架、堆肥厂,甚至走在路上遇上几个村民都会聊上一会。村书记毛洪海、村主任季有东和支部的其他成员,一连几个晚上都是在村民家度过的,困了用冷水洗把脸,饿了吃口村民的大煎饼,有些人家实在过意不去,弄上俩小菜,整上口小酒,边吃边接着话茬唠,经过一个星期与村民唠嗑,村民一致同意,并用最原始的记录方法签字、画押。看着村民庄重的赞成表态,村党支部成员个个热血奔涌,信心满满,决心不负村民的厚望,让永兴村再一次到达结构调整的彼岸。

      村民的思想打通了,村班子又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,找有关领导汇报,又请业务部门帮助起草合同书,那一阵子,村班子成员嘴磨薄了,嗓子哑了,鞋子破了,腿酸了,可是一想到为了永兴村的未来,为了永兴村实现第二次产业革命,就是掉几斤肉也值了。2019年的春天,红松果林正式在永兴村安家落户,时令刚进入四月份,栽果松的热浪滚滚而来,除杂草、画线、打点、挖坑、栽树、浇水,机器的轰鸣声,村民的欢笑声,构成一幅绝妙的田园交响曲。大家心里揣着一把火,栽下的不仅仅是果松,而是村民的钱袋子,村民的希望,村民的富裕梦。县、镇的领导,也都关注永兴村红松果林的发展情况,四月中旬,两级领导风尘仆仆来到了永兴村,顾不上休息,操起铁锹,在技术员的指导下,与村民一起栽下了充满关怀、充满亲情、充满厚爱的红松果树苗,领导的亲力亲为,对于永兴村人来说是一种鞭策,一种鼓励,也是一种责任,一种使命。五年后,村集体经济、村民将会有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收入,同时人们也会看到老一辈永兴人建起的绿色银行,在新一代永兴人精心呵护下,绽放出新的奇异光彩。

      永兴村党支部的言行表明:当年毛主席那句“植树造林,绿化祖国”,让永兴村人获益匪浅。新时期总书记关于“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党支部得到了最好的诠释。

      青山不老,绿水长流,这是自然法则,话虽旧,但理不老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